朝陽新聞媒體檢索

Chaoyang Media News Retrieval system

關鍵字:

日期區間:

   ~  

2020-12-19   金門日報

後豐港社區食農教育小旅行 帶領民眾里山里海

    下載


後豐港社區19日舉行109年農村再生成果展,以食農教育小旅行行銷推廣活動,讓大家知道小漁村的魅力,也希望藉著活動,傳承給在地的年輕一輩。
後豐港社區的食農教育小旅行活動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金門縣政府指導,朝陽科技大學輔導。後豐港社區幹部與志工們從99年開始努力,經過農村再生四個階段的研習培訓,終於得到水保局農村再生認證,是金門縣第一個取得認證的社區。
19日的後豐港社區食農教育小旅行,縣政府參議陳世保、金城鎮公所主任秘書許世丞,暨各社區理監事、總幹事等人到場與眾多學員一同參與活動。
後豐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榮吉指出,經由實地踏勘,確定日後如有民眾想了解後豐港這一聚落,即可循此模式走訪體驗。後豐港地方雖不大,也算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地的歷史、人文皆可被人傳頌,如洪氏家廟兩側的古厝即為在地的古蹟、歷建,也企盼政府能盡速協助修復。
陳世保表示,後豐港以前就是一塊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可惜的是隨著過度捕撈導致漁業資源枯竭,加上環境急遽變遷,如今在地扮演著保育鱟的角色,希望在地的海洋文化能傳承下去。陳參議說,金門相較於台灣,在諸多方面條件不如,以今年地方遇上旱災,造成農作物無法生長為例,有賴建設弭補,如今經處理的廢水也已接引到後豐港社區,可成為灌溉的水資源。陳世保表示,金門有許多農作物可以做更好的發揮,如角瓜在澎湖種出特色一般,期許在食農教育活動的帶動下,讓社區能因青年願意回來變得更蓬勃。
19日後豐港社區邀請民眾一起認識他們世居的小漁村,帶領大家一起踏查建功嶼的潮間帶,認識這片在地居民以海為田的場域,一起擎蚵、撿拾螺貝、挖沙蟲、摘海菜,再帶著大家在聚落裡走走,認識古厝與當地種植的作物,兼品嘗魚丸湯、洛神花茶及社區志工費時費心烹製的風味餐,體驗以番薯為材料,用刻著鱟紋路的粿模製作出深具在地特色的粿。
金門於每年中秋搏餅,相傳發明這項民俗活動的就是出身後豐港的洪旭,在本次食農教育小旅行中,後豐港社區發展協會帶領著參與的學員與社區鄉親一起體驗六顆骰子的或然率,一秀、二舉、四進、三紅…,看誰手氣好,就把桌上的彩品帶回去。
後豐港社區於109年提出執行計畫,開始調查居民過去與海共存的生活方式,各類漁撈工具從塵封已久的倉庫翻出,過往的回憶也紛紛湧現,將其內容蒐羅成冊,將技藝與記憶傳承,期待社區風華再現。

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287081/32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