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新聞媒體檢索

Chaoyang Media News Retrieval system

關鍵字:

日期區間:

   ~  

2018-05-29   大華網路報

臺中創新設計競賽線上徵件至7/10百萬獎金吸引人才聚落融合發展

    下載


朝陽科技大學執行「2018臺中創新設計競賽說明會」,臺中市經發局主任秘書蔡珍珍致詞畫面。(圖/陳惠玲攝)



朝陽科技大學執行「2018臺中創新設計競賽說明會」,台灣區玩具暨孕嬰童用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國棟致詞畫面。(圖/陳惠玲攝)


朝陽科大副產合長兼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劉素娟說明「2018臺中創新設計競賽」內容之畫面。(圖/陳惠玲攝)


朝陽科大副產合長兼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劉素娟說明「2018臺中創新設計競賽」內容之畫面。(圖/陳惠玲攝)

臺中市政府為推動臺中設計力,展現國際新魅力,在2018年設定為元年的臺中創新設計推動計畫,其中由經濟發展局主辦、朝陽科技大學執行「2018臺中創新設計競賽說明會」,今(5/29)日下午在台中市政府惠中樓601會議室舉行,正式宣布即日起開放網路公開徵件至7/10 日,廣邀工業、工藝等設計人才之創意設計,以「台中創新設計獎」作為設計發表平台,強調將設計人才媒合在地產業資源,共創產業新亮點與經濟永續發展為方向。

 來自台灣區玩具暨孕嬰童用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國棟、臺灣木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張志州、來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英洲、老樹根魔法木工坊觀光工廠總經理江明偉、青創協會前理事長林志穎及自行車中心產業學院主任黃國賢等,計有20個以上公協會與企業代表等出席了解今日下午這場說明會的推廣。

 日前,林佳龍市長宣布2018年訂為臺中設計元年,期將設計思考落實於城市各角落,帶動城市經濟產業活動蓬勃發展的前景,其中市府經發局主辦以臺中各重要相關產業結合設計加值之「臺中創新設計競賽」計畫,將以工業設計及工藝設計為主軸,廣徵設計人才之創新設計,目的在吸引優秀設計師及設計團隊加入,透過設計競賽活動並計畫將其成果媒合導入產業、市政服務等領域,期許邁向以設計力提升城市的人文美學、生活品質與城市形象。

 臺中市經發局主任秘書蔡珍珍在說明會中表示,市長的政策為迎接2022年設計之都,希望在今年正式起跑,期望為在地產業的設計有所貢獻與起步。

 經發局負責產業發展及經濟活動,而在地產業除了工具機、自行車、木工機械、手工具、光電面板、航太產業六大產業聚落及機器人、縫紉機、電動車、鞋類等四大新興產業群聚的城市,也是糕餅、漆藝及木藝等傳統產業的故鄉,台中市除了有好的經濟活動也希望有好的設計能力帶動經濟也帶動產官學合作;創新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今年首次舉辦「2018臺中創新設計獎」,除了提供總獎金100萬元鼓勵設計專家踴躍報名參加競賽之外,經發局更將集結在地重要產業之公協會,架接設計資源媒合在地優勢產業,營造臺中成為友善設計工作者的環境,挖掘更多產業創新資源,提高產業品牌市場成功機率,共同推動產業優化轉型新契機。

 台灣區玩具暨孕嬰童用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國棟表示,他參與玩具研發中心設計競賽有十幾年經驗,也花很多時間與全國大專院校學生做很多設計開發,但有很多地方無法具體呈現,希望將這些經驗與大家分享;由於自身專業在工業設計領域,也希望為2022年的設計之都努力,透過今日說明會希望大家能夠提出經驗分享,期待能夠在這三年之中每一年都有聚落小組產生,為2022年呈現不一樣的臺中也讓臺中設計之都能夠更完美。

 臺灣木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張志州肯定市政府主辦這項活動,他指出,對於中部中小企業長期處於代工產業,面臨中國大陸競爭結合產業如何創新是重要課題,設計無論是實質或是外觀都要有一定的創新,相信年輕世代的創新設計有相當的實力。

 朝陽科大副產合長兼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劉素娟,會中說明「2018臺中創新設計競賽」之緣由,並指出,臺中市為2022年申請設計之都計畫,目前有文化局、都發局、經發局等14局處共有102項工作計畫間購執行,今日活動是總計畫之一,朝陽科大執行這項競賽今年是第一年希望這項競賽能持續下去,廣邀工業及工藝等設計人才作品導入設計產業、活化產業。她強調設計之都不只是臺中市政府的事,而是產官學的融合才能將設計人才拓展出去國際!

 「2018臺中創新設計競賽」即日起至7月10日受理報名,採網路報名,網址為http://www.taichung-da.com.tw/,內容於分專業組(指提案作品可進行商轉之技術或創新應用)及新創組(指提案作品具有需具產業進步性、新穎性、市場競爭力之產品或創意發明),廣邀大專院校學生或年滿18歲以上社會人士之個人,不限國籍皆可報名參加,或參賽團隊人數以5人為上限;同一設計者(組)可提報多件作品參賽,但同一件作品只能參加一組競賽。參賽細節請洽朝陽科大產學合作處陳先生,04-23323000分機3214。(陳惠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