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新聞媒體檢索

Chaoyang Media News Retrieval system

關鍵字:

日期區間:

   ~  

2023-07-09   yam新聞

臺中市后豐社區大學舉辦「圳水漫漫300年歌詠水圳音樂會」

    下載


后豐社大口琴師生團練畫面(陳惠玲攝影)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前排左一)肯定后豐社大「112年圳水漫漫300年歌詠水圳音樂會」別具意義(陳惠玲攝影)


「圳水漫漫300年—歌詠水圳音樂會」開場演出畫面(陳惠玲攝影)


「圳水漫漫300年—歌詠水圳音樂會」豐原高中美術班「Magic Water」以讀者劇場形式演出(陳惠玲攝影)

【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7月8日下午三點,朝陽科技大學承辦臺中市后豐社區大學,在葫蘆墩公園第四區舉辦「112年圳水漫漫300年歌詠水圳音樂會」,豔陽高照的午後,氣溫高達34度,一群群人潮走入園區內,有專業老師引導學員在園區生態走讀,有吹口琴隊伍、吹陶笛隊伍、吹洞簫隊伍等散布在各樹蔭下演練,舞台區還有成群的太鼓隊伍,頂著高溫舉手投足進行彩排,而在靜態展覽區已擠滿人潮。

下午四點活動正式登場,由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開場致詞後,緊接著由后里客家協會客家太鼓隊精彩演出揭開音樂會序幕,多元精采的音樂接力演出,園區內另一端還有水圳開發的靜態展覽、園區生態走讀,以及多項DIY實作體驗正同時進行中。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應邀致詞表示,今年適逢葫蘆墩圳開鑿300年盛會,后豐社區大學長期推動大甲溪流域學習計畫,辦理這場歌詠水圳音樂會,別具意義;在臺中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后豐社大在2021年啟動葫蘆墩圳的圳路文史調查與紀錄,辦理流域生態學習課程,繪製葫蘆墩圳整合地方創生故事地圖,以文史結合觀光發展,成果豐碩。

 鄭道明指出,近年來,后豐社大更進一步規劃辦理葫蘆墩圳開發300年系列走讀活動、慈濟宮建築美學歷史、祭醮形式及科儀系列講座,且與臺中市立豐原高級中等學校美術班協力合作,出版豐原故事雙語繪本,持續推廣水圳議題,深化地方知識學,不遺餘力。我們希望把葫蘆墩圳的一個文化能建立起來,讓鄉親們能夠更理解到自己生活所在地區的一個文化,透過歌詠葫蘆墩圳文化音樂會,喚起鄉親更支持參與這樣的活動。

  徐雪芳指出,為引導民眾了解葫蘆墩圳的在地文化,學習成果發表會也展現地景人文特色,今日「圳水漫漫300年—歌詠水圳音樂會」,除了邀請臺中市陽明客家協會表演客家歌謠,還安排后豐社大班隊學員帶來洞簫、烏克麗麗、日式12孔陶笛、口琴及非洲鼓等震撼演出,同時現場還有水圳開發展覽、園區生態走讀及DIY實作體驗。

 參與音樂會的貴賓后綜高中校長王裕德表示,感謝后豐社大幫忙,提供學校很多資源,尤其這學期和校圖書館合作一項走讀計畫,藉由走讀也培養學生如何使用英文來導覽;后里有許多歷史的建築物,這對學生而言,如何結合生活中的地景簡介在地文化,透過英文來解說,對學生在實用上是很有幫助的。

  后豐社大主任徐雪芳指出,后豐社大在豐原區的上課地點,主力在台中市立豐東國民中學、后里區的上課地點,主力在台中市立內埔國民小學,目前和后豐社大合作的學校除了豐東國中,還包括豐原高中、后綜高中、豐原高商。

  其中后豐社大與豐原高中美術班協力合作,今年出版四本豐原故事雙語繪本。藉由水圳音樂會,展現學子在地方知識學的成果,豐原高中美術班二年級學生包括任伯珊、林靜襄、張傳婕、游承璇、楊翎、鄭涵瀞 蕭羽涵、曾筳崴等,將其中一本關於水圳的繪本故事「Magic Water」以讀者劇場形式演出。

  豐原高中美術班學生曾筳崴分享學習心得表示,「製作繪本過程學習到更多領域的東西,以往美術班接觸多是國畫或水彩等傳統的學習,這次特別學到插畫,中間也遇到很多困難,以往很少用到英文製作雙語繪本,這次做了雙語的繪本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口語表達及書寫;很感謝后豐社大和朝陽科大的老師,還有我們的班導師很支持這項活動,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去嘗試學習不一樣的東西。」

豐原高中美術班學生林靜襄分享心得,她說,「這次主要做出一本繪本,再由繪本發想出讀者劇場,現在發表到舞台上,這是非常難得機會!很開心參與這樣的活動,雖然我不是本地人,但學習過程讓我了解到豐原各式各樣的特產及特色,還有在地文化,讓我對豐原有更深的情感,很感謝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且得到這麼多的啟發!同學們都非常團結合作這樣的感覺非常好。」

  后豐社大秋季班目前正在招生中,其中一門「葫蘆墩圳300年-大甲溪水圳流域的開發」為免費課程,由文史工作者廖啟宗老師指導,他說這,豐原水圳雖只是一條水溝,但卻有深厚的人文,該課程以介紹這個城市的由來、演進與內容,認識土地的每一個地方,每一期約有三至四次的戶外走讀,每次走讀約有四個小時,以春季班為例曾走過石岡壩等處,豐原后里有很多地方值得慢慢體驗,邀請大家一起走讀葫蘆墩圳。

 后豐社大執秘吳怡靜表示,后豐社大已連續二年榮獲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評鑑優等,目前共開設學術、生活藝能、社團等133門多元課程,涵蓋媒體素養、環境永續、山野教育、美感教育、地方學、傳統藝術、民俗文化資產等領域,致力打造以深耕在地、文化創新及落實終身學習之社區共學基地,頗受好評;鼓勵民眾從課程中發展自主學習潛能,自動關心公共議題,並投入討論,在參與社區營造同時,帶動社區學習風氣,與社區共同成長,也歡迎民眾一起參與社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