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新聞媒體檢索

Chaoyang Media News Retrieval system

關鍵字:

日期區間:

   ~  

2020-10-02   蘋果日報

【蘋中人】捏麵女孩的動畫新世界 黃勻弦

    下載


黃勻弦是捏麵工藝師第二代,她將捏麵技藝結合停格動畫,勇奪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



黃勻弦的第二部動畫短片《當一個人》獲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以及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獎與最佳美術設計獎。


黃勻弦(左)和大學同學唐治中(右)成立工作室,以捏麵人技藝拍攝動畫。資料照片


黃勻弦運用從小就學會的捏麵人手法,自創角色人偶。

作者╱黃競鋒 攝影╱黃競鋒、康仲誠
走進黃勻弦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工作室,一眼就看到櫃子上閃閃發亮的金馬獎獎座,獎座旁邊的就是得到最佳動畫短片《當一個人》的媽祖大型捏麵人偶。整個工作室滿滿的大小捏麵人偶和場景道具,只剩下一條小通道可以通過,我們拿著攝影器材走進去都要很小心,深怕碰壞這些栩栩如生的人偶。

黃勻弦是一位停格動畫導演,也是全世界唯一用捏麵人技法製作停格動畫的人。為什麼是捏麵人技法呢?這要從黃勻弦的家庭談起。
「我父親是彰化傳統捏麵工藝師,從我小時候開始,每年過年時,全家五口都會到彰化伸港福安宮前擺攤賣捏麵人。」那時黃勻弦才6歲,兄妹三人從父親手上學習捏麵人的基本技巧後,就必須跟著父親去擺攤製作捏麵人販賣,從6歲到大二,每年大年初一到年初五,黃勻弦一家人幾乎都在廟前度過,「我們從來都沒有在過年守歲,因為年初一一早就要去廟前佔位置,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過年」。
因為福安宮距離海邊不到2公里,冬天冰冷的海風常吹得黃勻弦暈頭轉向,加上氣溫低、麵團就會硬,一變硬就難捏,「當時我年紀還小,手沒力,就覺得麵團好冷、好冰,感覺自己就像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後來他們把攤位盡量選在燒金紙的香爐旁邊,這樣可以依靠著取暖。
大過年擺攤雖然可以賺到比較多錢,但對黃勻弦卻是五味雜陳。「別的小朋友穿著新衣、拿著紅包來消費,我們卻是為了生計要拚命做捏麵人賣錢。」所以當她的同學覺得捏麵人很有趣時,黃勻弦可是一點都不這麼想。
她記得姊姊曾告訴她,一定要努力念書,這樣以後就不用出來擺攤。不過黃勻弦的父親教孩子學習捏麵技藝也是用心良苦。「父親充分了解要靠捏麵人為生是很難的,他只是希望我們可以備而不用,若有一天真的需要時,有一技在身,不會沒飯吃 」。
獨特藏在細節裡 純手工戲偶有「人味」

黃勻弦大約國中的時候,捏麵人逐漸沒落,大二時他們開了家庭會議,一家人決定隔年過年就不要再去擺攤了。誰知到了隔年,全家完全不知道過年要做什麼,「是吃零食嗎?看電視節目嗎?還是去拜訪親友?因為我完全沒有過過年啊!」沒有擺攤的年節讓她感到很無聊,當時還問父親,要不要明年再回去擺攤好了。現在談起這件事,黃勻弦還是覺得好笑。
黃家三兄妹陸續大學畢業後,都沒有接手父親的傳統捏麵人事業。姊姊去當國文老師,哥哥是觸碰面板工程師,黃勻弦則在遊戲公司擔任美術設計。
在遊戲公司工作一年後,有一天黃勻弦的哥哥去找她,兩人聊著工作,「哥哥認為做觸碰面板好像誰都可以做,但會做捏麵人的比較少。」她說,哥哥當時希望趁著年輕,可以利用捏麵這項傳統技術來做點什麼事。「我那時想,反正也才工作一年,應該可以試試看,大不了就再回去工作而已。」就這樣黃勻弦決定放手一搏,和哥哥一起創業。
2006年當時台灣流行創意市集,兄妹倆開始跑創意市集,運用從小就學會的捏麵人技術,除了個人化公仔,也自創角色人偶,只要有創意市集的地方就會有他們,規模越做越大後,從戶外的創意市集進到室內的百貨設櫃,台中中友百貨、台北京站甚至信義誠品都有設櫃。
辛苦創業不到2年,偏偏遇上2008年金融海嘯,扣掉櫃位租金與人事成本後,根本沒有賺到錢,只好收場。
黃勻弦跟哥哥拆夥後,哥哥繼續留在中部跑創意市集,她到台北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對於創業失敗,樂觀的黃勻弦並不以為意,這可能跟她從小到處擺攤做生意有關,她從不認為一個工作可以做到底,挫折反而可以讓她思考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要不要再轉回老本行。
因為大學念的是視覺傳達系,黃勻弦在2009年與大學同學唐治中一起成立「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她笑說其實一開始只是因為接案子要開發票才成立。當時工作室什麼案子都接,所有的設計案,包括展場設計甚至繪本,都是業務範圍。
2010年黃勻弦參加了「爭鮮迴轉壽司」的網路短片比賽,因為沒有限制影片格式,她決定用捏麵手法加上停格動畫來呈現影片,「因為我畢業作品就是做停格動畫,所以對這不陌生。」黃勻弦自信地說。結果得到了首獎,也獲得爭鮮3年合約。
「停格動畫的意思是指,1秒基本要拍12張照片,在連續播放後會有殘影錯視的效果,就會產生動畫的感覺,其實就是最傳統的一種動畫方式。」而停格動畫非常仰賴動畫師的素質,每一個動作都要很精確,所以養成訓練很漫長,「以我們工作室來說,大約10小時才產出7秒的停格動畫影片」。
傳統捏麵人的材質與黃勻弦的停格動畫所用的捏麵人材質有所不同,傳統捏麵人是麵粉加水然後去蒸熟,「所以以前的捏麵人真的是有人拿來吃的,它真的是一種食品。」但傳統的捏麵人質地溫潤,保存不易,容易被蟲吃、會發霉,所以停格動畫用的人偶材料是樹脂土,既不會被蟲吃也不易掉色,比較耐用,但不容易塑形,所以適應新材質還花了一段好長的時間。
除了材質的差別,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骨架,「傳統捏麵人只要塑形,捏完就完成。」但停格動畫的偶在製作前必須要先看分鏡腳本,「我必須要知道這個偶需要做到哪些動作,跑?跳?拿重物?甚至頭髮需不需要飄動,都是考量重點。」需要動作的戲偶就要在捏塑時加進骨架,也就是鋁線,如此才能讓它們看起來很自然,動作可以很順暢。
黃勻弦說,國外動畫的戲偶幾乎都是開模或是3D列印,看起來很完美,完美到像3D動畫,「但這就失去人味,我們依舊是維持純手工,一捏一塑的用捏麵技法把偶給捏出來。而且我們偶的骨架是軟的,動作可以很軟Q,觀賞的效果上很有超現實的趣味,就像在看早期迪士尼動畫一樣。」黃勻弦驕傲地說,「連國外的動畫導演都覺得我們的偶看起來很特別,但又說不太上來,其實就是藏在這些細節裡。」
跟爭鮮合作網路短片3年後,黃勻弦心想這畢竟是做別人的東西,她真正想做的是自己原創的東西,於是就有了《巴特》這部動畫短片的出現。沒想到黃勻弦第一部動畫短片一推出,就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
初試啼聲就有好成績的黃勻弦不以此為滿足。因為《巴特》這部短片,她得以參加很多國外影展,認識不少國內外導演與製片,才了解自己要改進的東西太多了,為了補正《巴特》的缺點,她開始創作第二件作品,也就是拿到第55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的《當一個人》。
《當一個人》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一些國外導演的建議。黃勻弦說,他們告訴她;「不要做我們的東西,要做你們自己的東西。」這句話點醒了黃勻弦,她才意識到,原來她一點都不了解自己的土地,因此無法萃取菁華來與外國朋友交流。所以她問外國朋友,覺得台灣什麼最有趣?當他們回答是廟宇時,《當一個人》的雛型就慢慢清晰了。
黃勻弦說,因為母親在彰化養老院當志工,讓她熟悉老人的生活,所以《當一個人》要描述的是如何用老人一天走過的風景,來反映他的一生?其中就出現了老人身心依託的媽祖,而她要傳達的就是對生命的省思。
傳承要在好時機 把在地文化捏進動畫

《當一個人》也囊括台北電影節的最佳動畫短片獎與最佳美術設計獎,「比較特殊的是,台北電影節的美術設計獎是真人電影跟動畫電影一起比的,得獎的時候我真的是高興得跳起來!」
黃勻弦的前兩部動畫短片《巴特》、《當一個人》得獎連連、好評不斷,她的第三部動畫片也是她的第一部長片《山川壯麗》,即將在今年10月登場,特別的是這部片與「三川娛樂」跨界合作音樂的部分,還申請到了文化部流行音樂跨界合作計劃;黃勻弦強調,這部片子最值得關注的就是音效與音樂,希望能在有限的資源上做出高品質的影音動畫。
捏麵人是用手直接塑形,長年下來黃勻弦的手部常因為筋太緊扳不開,她說看醫生也沒用,只能充分休息。但儘管如此,她還依舊堅持用捏麵技法來製作停格動畫,「除了要推廣捏麵這項傳統技藝之外,我覺得傳承要在好的時機,有些東西是不能等的。」「身為捏麵工藝師第二代,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轉型?如何面對新的觀眾?」從6歲就學會的傳統捏麵人,到現在轉型跨界的停格動畫,黃勻弦謙虛地說:「做到現在,實驗算是成功的。」
黃勻弦這2年常在跑國際影展,「台灣非常需要走出去,透過把台灣的文化、人文這些符碼再包裝之後,拿出去跟外國人見面」,「以捏麵這種技術來代表台灣停格動畫,是非常有指標性和重要的一個示範,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全世界認識台灣。」
「捏麵人這項傳統工藝或許在這時代已經不需要了,但它是不是有部分的精神可以和現代的東西接軌,讓更多人認識呢?」這是黃勻弦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照片:黃勻弦提供
黃勻弦 38歲

★現職:動畫導演,捏麵工藝師第二代
★學歷: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
★家庭:未婚
作者╱黃競鋒

《蘋果》攝影記者,曾獲亞洲媒體獎「最佳專題攝影獎」銅牌、亞洲卓越新聞獎「卓越視頻報導獎」榮譽獎。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00210/UWMEDXX5SHJDGGPBJNPNHYAJ6A/